汇编中将代码放在指定段

在汇编语言中,将代码放置在指定段的具体方法取决于所使用的汇编器和目标平台。以下是常见情况下的实现步骤和示例:


NASM(类Unix系统,ELF格式)

  1. 使用 section 指令定义段
    通过 section 关键字指定段名称和属性(如可执行 exec、可写 write 等)。
  2. 设置入口点
    确保入口标签(如 _start)在代码段中,并在链接时正确引用。

示例代码

1
2
3
4
5
6
7
8
9
10
section .mytext exec    ; 自定义代码段,属性为可执行
global _start ; 声明入口点为全局符号

_start:
mov eax, 1 ; 系统调用号(exit)
mov ebx, 42 ; 返回值
int 0x80 ; 触发中断

section .mydata write ; 自定义数据段,属性为可写
msg db "Hello", 0 ; 示例数据

编译链接命令

1
2
nasm -f elf32 example.asm -o example.o
ld -m elf_i386 example.o -o example

MASM(DOS/Windows,实模式或保护模式)

  1. 使用 SEGMENTENDS 定义段
    结合 ASSUME 指令关联段寄存器。
  2. 程序入口
    通过 END 指令指定入口点。

示例代码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code_segment SEGMENT
ASSUME CS:code_segment, DS:data_segment

start:
mov ax, data_segment
mov ds, ax ; 设置数据段寄存器
; 此处编写代码
mov ah, 4Ch ; DOS退出功能
int 21h

code_segment ENDS

data_segment SEGMENT
msg DB "Hello$"
data_segment ENDS

END start ; 指定程序入口

关键注意事项

  1. 段属性
    • 代码段:需标记为可执行(如NASM的 exec)。
    • 数据段:通常标记为可写(如 write)。
  2. 链接器配置
    自定义段可能需要链接脚本(如Linux的 .ld 文件)指定内存布局。
  3. 实模式编程
    在DOS等环境中,需手动设置段寄存器(如 CS, DS),并使用 ORG 指令调整偏移地址(如COM文件需 ORG 100h)。

总结

  • NASM:通过 section .段名 属性 定义段,确保属性正确(如 exec)。
  • MASM:通过 SEGMENTENDS 定义段,结合 ASSUME 关联段寄存器。
  • 跨平台差异:Linux ELF和DOS COM/EXE的段处理方式不同,需适配对应语法和工具链。

通过合理定义段并设置属性,可以精确控制代码和数据的布局,满足特定需求(如嵌入式系统或操作系统内核开发)。

Linux内核汇编中指定段

在 Linux 内核的汇编代码中,段的指定与常规用户态汇编不同,需要结合内核的链接脚本(Linker Script)和特定宏来控制代码和数据的布局。以下是关键方法和示例:


1. 使用 GNU 汇编器(GAS)的 .section 指令

GNU 汇编器通过 .section 指令指定段名称和属性。在内核中,常见的段包括:

  • .text:代码段(默认)
  • .data:已初始化的数据段
  • .bss:未初始化的数据段
  • 自定义段(如 .init.text, .head.text 等)

语法

1
.section 段名, "属性"

常用属性

  • a:可分配(allocatable)
  • x:可执行(executable)
  • w:可写(writable)
  • r:可读(readable)

示例

1
2
3
4
5
6
7
8
.section .init.text, "ax"  # 可分配且可执行的初始化代码段
.globl my_init_function
my_init_function:
# 初始化代码...

.section .data
my_data:
.long 0x12345678

2. 内核预定义的段宏

Linux 内核提供了一系列宏,用于将代码/数据分配到特定段,方便内存管理(如初始化后释放内存)。这些宏通过 __attribute__((section(...))) 实现。

常见宏

宏名 作用
__HEAD 代码放入 .head.text 段(内核启动时最先执行的代码)
__INIT 代码/数据放入 .init.text.init.data(初始化后释放)
__CPUINIT CPU 相关的初始化代码(用于热插拔场景)
__RODATA 只读数据段
__PAGE_ALIGN 页面对齐的段

汇编中使用示例

1
2
3
4
5
6
7
8
9
.section .head.text, "ax"
.globl _start
_start:
# 内核入口代码...

.section .init.text, "ax"
.globl __init_function
__init_function:
# 初始化代码,完成后会被释放

3. 链接脚本(Linker Script)的角色

内核的链接脚本(如 arch/x86/kernel/vmlinux.lds.S)定义了段的布局和内存地址。例如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SECTIONS {
.text : {
_text = .;
*(.head.text)
*(.text .text.*)
*(.init.text)
_etext = .;
}
.data : {
*(.data .data.*)
*(.init.data)
}
. = ALIGN(4096);
.bss : {
*(.bss .bss.*)
}
}
  • 自定义段(如 .head.text)需要在链接脚本中明确声明其位置。

4. 特殊场景:启动代码(Boot Sector)

在内核的启动代码(如 arch/x86/boot/header.S)中,可能需要手动指定段寄存器和地址:

1
2
3
4
5
6
7
.code16                  # 16位实模式代码
.section ".bstext", "ax" # Boot sector 文本段
.globl _start
_start:
ljmp $0, $real_start
real_start:
# 启动代码...

5. 注意事项

  1. 段权限与安全

    • 代码段必须标记为可执行(x),数据段通常不可执行。
    • 内核通过 CONFIG_STRICT_KERNEL_RWX 等选项强制分离代码和数据的权限。
  2. 初始化段的内存管理
    标记为 __init 的代码/数据在内核初始化完成后会被释放(通过 free_initmem())。

  3. 跨平台差异

    • x86:依赖 GDT 和分页机制,段基址通常为 0
    • ARM:使用更简单的分段模型,可能直接通过 .text.data 管理。

完整示例:内核模块初始化函数

1
2
3
4
5
6
7
8
#include <linux/linkage.h>

.section .init.text, "ax"
.globl asm_init_function
ENTRY(asm_init_function)
# 初始化汇编代码...
ret
ENDPROC(asm_init_function)

总结

  • GAS 语法:使用 .section 指令直接控制段。
  • 内核宏:通过 __HEAD__INIT 等宏简化段分配。
  • 链接脚本:定义段的最终布局和内存地址。
  • 安全规范:严格分离代码和数据的权限。

通过合理指定段,可以优化内核的内存使用,确保关键代码(如启动代码)的正确执行,并支持动态释放初始化资源。具体实现需参考对应架构的内核代码(如 arch/x86arch/arm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