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protect系统调用用法及示例
mprotect系统调用用法及示例
mprotect
是 Linux 系统中用于修改内存区域保护权限的系统调用。它允许动态调整已分配内存的访问权限(如读、写、执行),常用于内存安全优化或动态代码生成等场景。
函数原型
1 |
|
参数:
addr
:内存区域的起始地址(必须页对齐)。len
:内存区域的长度(必须是页大小的整数倍)。prot
:新的保护权限,取以下值的位或组合:PROT_NONE
:不可访问。PROT_READ
:可读。PROT_WRITE
:可写。PROT_EXEC
:可执行。
返回值:
- 成功时返回
0
,失败返回-1
并设置errno
。
- 成功时返回
使用步骤
- 获取系统页大小:通过
sysconf(_SC_PAGESIZE)
获取。 - 分配对齐的内存:使用
mmap
分配页对齐的内存(malloc
分配的内存可能不符合要求)。 - 修改权限:调用
mprotect
调整内存保护权限。 - 错误处理:检查返回值,处理可能的错误。
示例代码
以下示例演示如何通过 mprotect
修改内存权限,并观察权限变更后的行为:
1 |
|
关键说明
页对齐与长度:
mprotect
要求地址和长度是页对齐的,因此使用mmap
而非malloc
分配内存。- 通过
sysconf(_SC_PAGESIZE)
获取页大小(通常为 4096 字节)。
权限变更效果:
- 初始分配内存为
PROT_NONE
,任何访问均会导致段错误。 - 修改为
PROT_READ | PROT_WRITE
后,可正常读写。 - 再次修改为
PROT_NONE
后,访问会触发崩溃。
- 初始分配内存为
错误处理:
- 检查
mprotect
返回值,失败时通过perror
输出错误信息。 - 使用
munmap
释放内存,避免泄漏。
- 检查
注意事项
- 信号处理:若需在权限禁止时避免崩溃,可通过捕获
SIGSEGV
信号处理段错误。 - 执行权限:将内存设置为
PROT_EXEC
后,可执行其中的机器码(需谨慎使用,存在安全风险)。 - 性能影响:频繁调用
mprotect
可能导致性能下降,因涉及内核操作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Helloeuler!